STEM教育︱天水圍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 推動STEM教育奪機械人國際賽獎項

升學教育

撰文: 莫菲

發布時間: 3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3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天水圍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,推動STEM教育奪機械人國際賽獎項。

教育局近年大力推動STEAM教育發展,當中不少學校都在相關領域做出好成績,像天水圍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就在剛過去的5月衝出香港,在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舉辦的「2024 Robofest機械人大賽——美國國際賽」中奪得兩項大獎,幾位同學更在過程中學會永不放棄的人生哲理。

是次比賽要過五關、斬六將,負責帶隊的楊燕琪及李梓鍵老師表示,他們與3位中五學生王冠堯、歐陽子昌及黄嘉穎,是由香港的一個比賽開始。本地比賽由香港機械人學院主辦,學校今年2月贏得了季軍,因此拿到晉身美國比賽的入場券。

李老師解說,比賽共有8至9個項目,包括編程、解難及創意等等,今年的主題是「可持續發展」,學生就着相關主題,設計了一個具環保概念的壓縮回收桶。「當時政府正打算推行垃圾徵費計劃,同學覺得此舉反而會增加膠袋的使用量,再加上他們的父母平日使用垃圾袋時,都會將垃圾壓實,希望膠袋可以放進更多垃圾,於是同學就構思設計了一個具壓縮功能的垃圾桶。」楊老師補充道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創新改良奪獎

李老師表示,製作過程中編程不難,但卻要解決一些力學問題。「我們嘗試了不同的壓縮系統,但不是所有都能放進垃圾桶內,最後換了好幾款,才有一款合適。」他們不斷開會和改良,最後的產品原型在比賽中獲得季軍,可以到美國作賽。可是,只拿得了季軍,同學們心情有點忐忑。因為冠軍隊伍都會到美國參賽,再加上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加者,比賽激烈,未必有勝算。

幸好,兩位老師是同學們的強大後盾,他們就着同學的擔憂去找解決方案。「學生當時覺得沒有可能,很沒自信,所以我們必須改良及增強系統,提升產品的質量。」

王冠堯說,本身的原型只可以幫助社會回收系統,但未必能切合到個人需要,於是他們就從這方面着手,增設了一部Hunger House食物機,讓公眾在回收垃圾的同時,還可以儲分,連繫相關機構換取罐頭等食物,助己亦助環保發展。

同學們在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舉辦的「2024 Robofest機械人大賽美國國際賽」中奪得兩項大獎,大家都興奮不已。

比賽日突發事件

此外,就讀中文中學的他們,還很擔心語言表達的問題。因此,3位同學除每天努力記誦資料內容外,還得準備評審的即場問答環節。「就像考試Tip題目一樣,我們先預計評審的問題,並且想好答案。」王冠堯說。除此之外,更得到了老師的鼓勵。「到了美國後有3天的準備時間,我們在其中一晚舉辦了預先祝捷會,大家拿了飲品來碰杯,希望學生能明白到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既然我們努力了好幾個月,作了那麼多準備,又得到學校的支持,就要更加努力,把握機會,不要放棄。」楊老師說。

雖然萬事具備,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,就在比賽當日,他們準備用來向評審講解設計的手提電腦竟然無電,而充電器卻留了在酒店,他們要馬上在會場借電,幸好最後有驚無險,成功解困之餘,還成功奪得「Exhibition機械人創意賽——高中組季軍」以及「Exhibition機械人創意賽——People's Choice Award」兩個大獎。

團隊奪得「Exhibition 機械人創意賽——高中組季軍」及「Exhibition 機械人創意賽——People's Choice Award」兩個大獎。

學生均有所得着

取得兩項國際大獎固然值得鼓舞,而3位同學在過程中的成長卻更加可貴!王冠堯:「我本身很怕說英語,但此行之後卻覺得根本不用害怕,因為沒有人會笑我,以後當面對困難,都應該想辦法去解決。在得獎的一刻,我覺得很不真實,第一個想法是『我成功了,原來我們都做得到!』」

黄嘉穎:「我有信心會勝出比賽,真正得獎後都很開心。經過今次比賽,我覺得自己日後要更加外向和勇敢。」歐陽子昌則表示:「語言是我本來最擔心的問題,尤其要面對外國人說英語,壓力更大,今次比賽讓我克服了心理障礙,原來當去到外地,環境轉換了,心情也會放開,可以豁出去大膽分享。」

兩位老師同意幾位學生都有所成長,未來將會繼續參加國際性比賽。「希望多觀摩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,能擴闊學生的視野。此外,在創作產品時可增強學生的解難能力,提升他們的成功感;最後就是在向評審表達意念的過程中,增加了他們的堅毅和勇氣。」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